华琪软通国内电话信息领域中的领跑者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
你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公司新闻
华琪软通HaKey SoftComm

公司新闻

 李农:大家下午好,昨天还有朋友听到这个题目特意给我打了一个电话,说你能不能把题目改改,说“自我救赎”显得目前智能客服太惨了。我说现实是,今天我们正好处于这个十字路口,一方面大家听到的都是轰轰烈烈的来自于大模型的声音,另一方面我们又听到了基于对原来智能客服各式各样的说法。

在谈我对大模型在客服行业应用的看法前,先允许我做1分钟的广告。从评定中心来讲,我们过去两年时间就在做这几个标准的评定,中间这个大家都知道,是CCSO,就是呼叫中心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规范,这是工信部颁布的标准,目前国内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CCSO评定工作。

边上这个催收国标预计6月份会正式颁布,这个国标在国内这两年引起很大关注,因为金融行业催收方面没有相关标准,很多客户和运营商都被折腾够呛。之前在催收上没有相关规范,金融客户出现催收上的问题,对于运营商来讲最保险的方式就是给你断线。这个标准的出台,有助于在催收行业有规则可依,这个标准是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、中国银行业协会、中国通信企业协会、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起草的国家标准。

最边上这个是2018年颁布的呼叫中心营销业务运营管理规范。了解我的朋友知道,2003年,当我把预测外拨技术引入中国后,2005年我就把美国和英国消费者保护法引入了国内,当时主管部门和三大运营商领导把材料拿走,但一直没有行动,直到2018年,我终于促成了国内呼叫中心营销业务运营管理规范的发布。但发布之后,因为各种原因,主管部门一直没有进行推广,因为“营销”对运营商来说是个特别敏感的词汇,但今年开始政策有所松动, 6月份我们协会有一个最新码号政策解读贯宣会,欢迎大家关注。

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大模型在客服行业应用的可能性,我认为,大模型会重构我们周围生活的所有业务应用,我坚信这点。只是说,目前我们看到的这上百家提供大模型的厂商,10年后哪些还能存在,这个我不清楚,我相信10年后前面演讲的华为和科大讯飞肯定是存在的,但是现在有这么多厂商,我真的不知道以后谁在谁会不在。大家知道国家网信办目前登记首批已经公布备案的就有117家企业,相信客户肯定晕了,要是你,你也会晕,这个怎么选?

那么我们是观望还是行动呢?实际上很多企业已经在动手了,以金融行业为例,在国内42家上市银行中,已经有9家银行在2023年半年报中明确提及正在探索大模型应用。现在大家一哄而上,如果你不跟大模型有关,基本上大家就觉得你落伍了,所以在这块大家各显神通,都往上冲。

但是,这样的场景,如果有来宾,10年前参加过CTI论坛的活动,你们有没有觉得历史真的是在重演。当时我们也看到过有上百家做智能客服公司,今天回头再看,留存下来的凤毛麟角,今天面对大模型也是一样,大家一拥而上,谁会笑到最后,现在谁都不知道。

我知道的是,我们对AI,对智能客服的声音是非常矛盾和撕裂的。比如说针对智能客服来讲,我觉得很多媒体的报道是不全面的,比如“AI客服快把人逼疯了”,再比如说“智能客服不智能”等等。实际我个人看,在过去十年中,由于应用了智能客服的技术,不在于我们所说的节能增效,而在于因为因为有了这样的技术,企业可以把服务延伸到和客户沟通的所有触角。我们今天每个人都在享受这样的服务,无论在APP上还是小程序上还是各式各样在线方式上,到处都有智能的身影,它让我们获得了很多便利,

当然,在这个变革过程中,我们的步伐很急,我们的企业,我们的客户对智能客服的期望很高。但这能怪谁呢,今天参会的嘉宾,你们当时是不是不断提升客户期望值的推动者,今天我们看到的针对大模型的测试数据,十年前,在人工智能上的PPT上,都可以看到,97%、98%、99%,然后在真实应用中,你会发现,永远不能实现。今天,当我们谈到大模型的时候,也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,比如说我们答所非问,大模型幻觉、以假乱真,网上流传过很多笑话,但这似乎都无法影响大模型在全球的快速成长。

行业内的朋友总结说大模型虽然在国内发展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时间,但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。第一个阶段是23年3月,叫炼大模型,就像炼钢一样,我们把素材和原料灌到大模型中,对它进行培养。2023年9月,进入到了用大模型的阶段,这时候大家一片欢乐,因为它确实太神奇了,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应用,各式各样好玩的,各家公司也是在大模型上迅速投入。到了2023年12月变成了吐槽大模型,大家发现应用大模型还有很多问题,特别在客服领域,这对我们是绝对的挑战,因为无论我们回答问题的准确率是91%还是99%,总有可能回答不那么准确,但在老板心目中,人非圣贤孰能无过,座席回答总是有可能有出错的时候,可以原谅,但是机器和系统不行,机器和系统应该百分之百都是对的。为此,我特别呼吁在座各位,特别是有能力提供大模型的产品线的这些嘉宾和合作伙伴,一定要正确引导我们的客户。十年前智能客服发展的时候,无论是和客户共创还是免费POC,我们都经历过一轮,我们有责任原原本本地告诉客户真实的情况,让客户建立客观的期望。

在大模型时代智能客服会有什么样的改变?我认为AI应用应当是一个系统工程,从需求定义、模型选择、算力准备、数据采集、数据处理、模型调优、应用集成到体验优化,在不同模块,有不同的服务商在支撑和推动智能客服的发展。当我们提到大模型和AI应用的时候,到底什么最重要?AI的领军重要人物,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,Google Brain创建者吴恩达曾经说过,大模型和AI应用离不开高质量的数据,它的成功80%靠数据。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张图,AI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的这张,让我们看看不同模块对应的不同的服务商,模型选择,我们可以想起一大堆大模型基座的厂商;算力准备,让我们想起一堆算力服务商和云服务商;应用集成和体验优化,让我们可以想起很多集成商和原来的AI服务商,相信很多厂商都有自知之明,我提供不了基座和算力,也就做AI应用服务还可以。但是在数据采集、数据处理和模型调优上,在我们这各行业过去有没有专业的服务者?我接触很多客户,当他们在做数据采集、数据处理和模型调优的时候,往往把这个活要么交给系统集成商,要么交给AI厂商,要么说你们帮我们培养几个人干这个事情。于是形成了今天两个局面。一个局面是,有一些非常优秀的企业,在智能客服上有很大的投入,他们每年在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上投入很大,几千万,上亿的投入,让其它企业觉得很贵高攀不起。另一个局面是,有一大批中小企业,把智能客服项目当成一次性买卖的项目,根本没有考虑智能客服上线后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成本,把这个事交给系统集成商或者AI厂商,说你们出几个人,3个月内搞搞就好了,3个月后你们负责培养几个我们的人,结果你会发现,3个月后,在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上基本处于停滞状态,刚才我说过,AI应用是需要数据的,结果就是智能客服因为没有新的数据处理,就会越来越不好用,客户回头就会觉得AI厂商你们这系统不行呀。

今天我们这个行业还没有建立一个观念,这个观念是,如果你要想用好大模型和AI应用,你的数据处理是必须的,而且它是需要持续做的,而且这是需要付费的,它就像你交电话费、交短信费一样的,在AI世界,这是你必须要付出的运营成本。所以在这块,我们也期望有越来越多,具有数据服务基因的数据处理合作伙伴进入到我们这个客服行业。客服行业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原始数据,如果能把这些数据变成黄金数据,用黄金数据训练模型,形成客服行业的行业模型,最终实现智能客服,我想对这个行业是有价值的。当然,目前很多客户对大模型的使用还有顾虑,昨天我还和金融界一位朋友聊,他说他们也就是立个项,当成一项研究,没指望大模型能产生真正的价值,我不这么认为,也许现在是个过渡,但大模型把所有应用都重塑这件事,一定会发生。如果法务部门不开这个口子,至少在座席辅助方面,我们还是可以做很多尝试的,昨天在拜访12306的时候,12306的领导也提出,可以在座席员面前有两块屏幕,另一个屏幕是智能助理,这就是很好的创意。

今天在大模型上产生了海量的技术,大家都在尝试和摸索,比如检索增强生成(RAG),微调和标注,我们希望数据可以变得更加准确,给客户的回答可以更加专业。通过数据采集的泛化处理,通过数据标注和模型评估,通过内容的改写。一方面希望让模型能看懂,我们需要足量的数据,需要优质的数据,需要可读的数据,让大模型可以理解。另一方面通过这样流程,我们希望通过评估调优等很多种方式,希望让用户更加放心。

今天有不少原有AI厂商,提出了大模型+小模型的方案,或者是针对原有NLP的升级方案,我们是不是有这样一种可能,不是说原来的NLP不太能理解用户的需求吗,我们能不能接收客户的提问后,先把这些问题交给大模型处理,大模型根据企业知识,知识图谱和向量数据库,更清晰地了解客户的意图,然后把清晰的问题交给NLP处理,当NLP拿出一个结果之后,相对来说可能不是很友好和人性化,我们是不是有可能再交给大模型,形成更加人性化的答案,作为回答传递给客户。当然也有朋友问我说你在忙碌啥,直接用大模型就行了,我说这不一样,因为这里首先有一部分客户现在对大模型是有顾虑的,可以先从辅助做起,另一方面,刚才Avaya的演讲嘉宾也提到了,最重要的是客户体验,其实客户建不建新系统都不重要,大模型的部分是不是有可能成为一种服务,而不是建设一个系统。

最后,在这个大模型时代,数据人才特别关键,无论是在Prompt工程师、数据梳理师还是应用体验设计师,对客服行业都是新的挑战,我觉得大家也都是机会,在BOSS招聘上,对这样职位的需求越来越多,学会这样的技能,以后无论在呼叫中心这个行业还是其它行业,都让自己增加了更多工作可能。我看到行业内有些机构已经在这方面发力,我参加过我们这个行业关于大模型的一些课程,基本属于科普性质,我个人感觉,我们需要有数字基因的人来,之前在客服行业我们太自循环了,实际在数字世界里,那些人的想法和我们有很大不同,需要融合。我们期待有更新的拥有数字基因的合作伙伴投身到客服行业,如同鲶鱼一样,让整个池塘充满新的生机。

最后这张图,我很喜欢,大模型和AI应用,如果能够让它用好, 80%的成功依赖于数据,希望有一天,在大家的努力下,让我们的大模型和智能客服系统能够喝上好数据。谢谢大家!